審核評估
新一輪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解讀(二)國家政策
發布日期: 2024-03-11      文章訪問量: 37

1.新一輪審核評估實施方案研制工作目标是什麼?


答:《方案》研制工作目标為:“一根本、兩突出、三強化、五個度”。


一根本:即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建立健全立德樹人落實機制,把立德樹人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準。


兩突出:即突出“以本為本”,确保本科教育教學核心地位;突出“四個回歸”,落實“三個不合格”“八個首先”有關要求,引導高校“五育”并舉傾心培養時代新人。


三強化:即以學生發展為本位,強化學生中心、強化産出導向、強化持續改進,推動人才培養範式從“以教為中心”向“以學為中心”轉變。


五個度:即注重人才培養目标的達成度、社會需求的适應度、師資和條件的保障度、質量保障運行的有效度、學生和用人單位的滿意度。



2.新一輪審核評估指标體系的主要内容及特點有哪些?


答:新一輪審核評估指标體系分為“兩類四種”方案,第一類設一級指标4個、二級指标12個、審核重點38個;第二類設一級指标7個、二級指标27個、審核重點78個。具體特點如下:


一是分層分類設計指标體系。第一類審核評估少而精,适用于具有世界一流辦學目标、一流師資隊伍和育人平台,培養一流拔尖創新人才,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高校。第二類審核評估量大面廣,細分為三種,分别适用于以學術型人才培養為主的高校、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主的高校、首次參加審核評估的高校。


二是突出本科教育教學關鍵點。設置思想政治教育、教授為本科生上課、生師比、生均課程門數、優勢特色專業、學位論文(畢業設計)指導、學生管理與服務、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畢業生發展、用人單位滿意度等審核重點,推動高校深化教育教學改革。


三是定性指标與定量指标結合。指标體系注重兜底線、促發展,既體現國家意志,又給學校留足發展空間。模塊化設計定性指标,首次設置統一必選項、類型必選項、特色可選項、首評限選項,由高校根據要求和辦學實際自主選擇。增加定量指标,設置必選項和可選項,必選項對标國家底線要求,可選項引導高校辦出特色和水平。


四是監督高校辦學“紅線”問題。增設教師、學生出現思想政治、道德品質等負面問題能否及時發現和妥當處置情況,教材選用工作出現負面問題的處理情況等“負面清單”,加強對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審核評估。



3.新一輪審核評估工作程序有哪些?


答:新一輪審核評估工作程序包括評估申請、學校自評、專家評審、反饋結論、限期整改、督導複查等六個部分。


一是評估申請。高校需向教育行政部門提出申請,包括選擇評估類型和評估時間。中央部門所屬高校(包括部省合建高校,下同)向教育部提出申請。地方高校向所在地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提出申請,其中申請參加第一類審核評估的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向教育部推薦。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育教學評估專家委員會(以下簡稱教育部評估專家委員會)審議第一類審核評估參評高校。


二是學校自評。高校成立由主要負責人任組長的審核評估工作領導小組,落實主體責任,按要求參加評估培訓,對照評估重點内容和指标體系,結合實際和上一輪評估整改情況,制訂工作方案,全面深入開展自評工作,形成《自評報告》并公示。


三是專家評審。評估專家統一從本科教育教學評估專家庫中産生,人數為15—21人。原則上,外省(區、市)專家人數不少于評估專家組人數的三分之二、專家組組長由外省(區、市)專家擔任。采取審閱材料、線上訪談、随機暗訪等方式進行線上評估,在全面考察的基礎上,提出需要入校深入考察的存疑問題,形成專家個人線上評估意見。專家組組長根據線上評估情況,确定5—9位入校評估專家,在2~4天内重點考察線上評估提出的存疑問題。綜合線上評估和入校評估總體情況,制訂問題清單,形成寫實性《審核評估報告》。通過教育部認證(評估)并在有效期内的專業(課程),免于評估考察,切實減輕高校負擔。


四是反饋結論。教育部和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分别負責審議《審核評估報告》,通過後作為評估結論反饋高校,并在一定範圍内公開。對于突破辦學規範和辦學條件底線等問題突出的高校,教育部和有關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要采取約談負責人、減少招生計劃和限制新增本科專業備案等問責措施。教育部每年向社會公布完成審核評估的高校名單,并在完成評估的高校中征集本科教育教學示範案例,經教育部評估專家委員會審議後發布,做好經驗推廣、示範引領。


五是限期整改。高校應在評估結論反饋30日内,制訂并提交《整改方案》。評估整改堅持問題導向,找準問題原因,排查薄弱環節,提出解決舉措,加強制度建設。建立整改工作台賬,實行督查督辦和問責制度,持續追蹤整改進展,确保整改取得實效。原則上,高校需在兩年内完成整改并提交《整改報告》。


六是督導複查。教育部和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以随機抽查的方式,對高校整改情況進行督導複查。對于評估整改落實不力、關鍵辦學指标評估後下滑的高校,将采取約談高校負責人、減少招生計劃、限制新增本科專業備案和公開曝光等問責措施。



4.新一輪審核評估在方式方法上有哪些創新?


答:新一輪審核評估創新評估方式方法,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優化評估流程、實現一校一案、強化多元評價、落實減負增效。


一是增加線上評估環節,優化評估流程。綜合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實行線上與入校評估“一體化”設計,充分發揮線上評估考察優勢,“做全做深”線上評估、“做準做實”入校評估,線上評估與入校評估相結合,讓評估流程“優起來”。


二是定性定量評價相結合,實現一校一案。“兩類四種”評估方案中,模塊化設計定性指标、彈性設置定量指标,設置必選項和可選項,兜底線、促特色,尊重學校自主選擇權和專家專業裁量權,與學校一起制定“個性化”評估考察方案,實現一校一案,讓組織實施選擇權“落下來”。


三是注重常态化資源運用,落實減負增效。深挖常态監測數據,充分利用高等教育質量監測國家數據平台(以下簡稱“數據平台”)和年度就業質量數據生成數據報告;精簡入校評估專家人數、天數、環節;免于評估考察已通過教育部認證(評估)并在有效期内的專業(課程);多措并舉避免重複工作,讓評估負擔“減下來”。


四是豐富評估視角,強化多元評價。構建了“1+3+3”校内外多維立體綜合評價體系,分别從常态資源、學校、教師、在校生、畢業生和用人單位等多元多維視角進行評價,讓評價體系“立起來”。



5.如何理解線上與入校“一體化”評估?


答:線上評估與入校評估“一體化”設計是新一輪審核評估制度設計的核心和關鍵,不僅是評估方法手段上的創新,更是評估思想理念上的豐富和發展。線上評估本身就是評估,而不是評估前的準備階段,隻有準确把握定位和内涵,才能保障新一輪審核評估落地實施“不走樣”。與上輪審核評估不同,新一輪審核評估增加線上評估環節,就是要充分發揮線上評估考察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的靈活優勢,調動更多的專家資源、投入更多的時間精力,更加全面、深入對學校本科教育教學工作進行審核,與入校評估形成“1+1>2”合力,進一步突顯審核評估為學校發展“診斷開方”的初心。



6.新一輪審核評估中的“1+3+3”報告是什麼?


答:新一輪審核評估以多維立體的視角全面客觀地評價學校本科教育教學質量,探索建立了以《自評報告》為主體,以《本科教學狀态數據分析報告》《在校生學習體驗調查報告》《教師教學體驗調查報告》3份過程性報告和《本科生就業數據分析報告》《本科畢業生跟蹤調查報告》《用人單位跟蹤調查報告》3份結果性報告為兩翼的“1+3+3”多維立體評價體系,從學校、教師、在校生、畢業生、用人單位等多元多維視角更加全面、客觀、系統地呈現學校本科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情況,形成“招生——培養——就業”全鍊條聯動的質量“閉環”評價反饋和持續改進機制,提高教育評價的科學性、專業性、客觀性。真正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引導學校促進教師投入教學,提升學生學習體驗。


《自評報告》是學校在評建工作的基礎上,緊緊圍繞審核評估指标,闡述本科人才培養目标定位、改革建設和人才培養成效而形成的反映評建結果的寫實性報告。


《本科教學狀态數據分析報告》是教育部評估中心以國家數據平台每年采集的本科教育教學數據為基礎編制形成的報告,增加呈現學校連續三年的狀态數據,同時提供多種常模,供參評學校自主選擇、個性定制常模作對比分析,旨在幫助學校精準對标,科學決策,幫助評估專家從數據變化中查找學校工作中的亮點以及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在校生學習體驗調查報告》《教師教學體驗調查報告》是面向參評學校以問卷調查的方式梳理形成的數據報告,聚焦影響本科教育教學和質量保障的過程性關鍵要素,從一線師生的視角檢視學校本科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情況,形成與《自評報告》的印證比照,為專家評估提供佐證參考,為高校持續改進指引方向。


《本科生就業數據分析報告》由教育部學生服務與素質發展中心(以下簡稱學生發展中心)從“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管理系統”中提取數據進行分析,量化反映學校本科生就業整體情況,對高校就業工作進行常态監測。《本科畢業生跟蹤調查報告》和《用人單位跟蹤調查報告》分别從畢業生、用人單位角度量化反應學校本科畢業生就業情況,是人才培養目标達成度的外部評價結果。


此外,新一輪審核評估還專門針對第一類參評學校研制提供了《世界一流大學本科人才培養相關定量指标分析報告》,必選指标結合第一類參評學校本科人才培養實際,自選指标體現不同高校辦學特色的差異,選取世界一流大學本科人才培養相關定量指标,對标世界一流大學本科人才培養相關定量指标常模,力求對“雙一流”建設高校本科人才培養現狀與世界一流大學進行客觀的呈現與描述,為第一類參評學校開展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工作提供有益參考。



7.新一輪審核評估如何強化持續改進?


答:新一輪審核評估明确了5年一輪的周期性評估制度,強化持續改進,讓審核評估“長牙齒”。一方面把上輪審核評估整改情況作為申請受理的門檻條件之一,另一方面增設審核評估問題清單,特别針對全面排查出的本科教育教學薄弱環節及主要問題,采取“台賬銷号”方式一抓到底,限期整改。建立“回頭看”随機督導複查機制,對整改期内突破辦學規範和辦學條件底線的高校,采取約談高校負責人等問責措施,增強評估整改的硬度和剛性約束。


實行限期整改和持續改進機制的目的在于促進學校把新一輪審核評估與學校“十四五”規劃及中長期規劃的落實結合起來,把當前舉措與長遠發展結合起來。教育部和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以随機抽查的方式,對學校整改情況和關鍵辦學指标進行督導複查,持續追蹤整改進展,有助于壓實學校評估整改主體責任,形成内外聯動的“評價—反饋—改進”的質量閉環,不斷推動人才培養質量提升。



8.新一輪審核評估倡導“質量共同體”理念的初衷和用意是什麼?


答:新一輪審核評估的宗旨是“對國家負責、為學校服務”,堅持“以評促建、以評促改、以評促管、以評促強”16字方針,既保證對國家負責,守好底線,又體現為學校服務,旨在引導督促高校遵循高等教育規律和本科人才培養規律,聚焦本科教育教學質量全面提升。從本質上看,新一輪審核評估不是要給高校劃分等級,而是通過專家線上與入校“一體化”評估、校内與校外集體“會診”,當好“醫生”和“教練”,幫助學校找到真正的閃光點和存在的問題,服務學校高質量發展。


整個評估過程倡導“質量共同體”理念,尊重高校的自主選擇權和專家的專業裁量權,突出為高校提供診斷服務,而非“貓鼠遊戲”。參評高校、評估專家、評估機構形成一個質量共同體,圍繞高校本科教育教學質量共商共研、同題共答。一方面挖掘出影響和制約高校改革發展的瓶頸問題,另一方面發現高校本科教育教學改革的亮點特色,凸顯評估的“指揮棒”作用“,靶向服務高校高質量發展。


往期回顧

新一輪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解讀(一)國家政策

Baidu
sogou